资讯

尽管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如果不是因为他那举世皆知的《小夜曲》,或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又或是他与克拉拉· ...
在分享会上,常桦对孙榆桐的演绎给予了赞誉,称其表现准确而流畅;而李航认为孙榆桐的诠释自然,令听众体会到超越语言的深切感动。孙榆桐在现场的演奏更让观众陶醉在音符的海洋中,沉浸在那感动人心的旋律中。
勃拉姆斯终生热爱匈牙利民间音乐,1852年至1869年间,他把创作的一部钢琴四手联弹曲集分成四卷出版,总共二十一首,这就是著名的《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出生在德国汉堡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乐队低音提琴手,母亲以缝纫贴补家用。 非常幸运,他踏上音乐道路不久便遇到了舒曼及其妻子 ...
图为勃拉姆斯钢琴曲专辑封面。 资料图片1876年初冬,莱茵河畔风景如画,卡尔斯鲁厄的人们却无暇欣赏这旖旎风光,人们都在静听一曲伟大的 ...
萨拉斯特说:“勃拉姆斯的音乐总是在乐观与悲观、快乐与忧愁之间游走,他也会在不同的信仰之间游走。” 10月15日至18日,一场浩大的勃拉姆斯 ...
勃拉姆斯,作为十九世纪德国浪漫派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严谨的形式与浪漫的色彩。而《F大调第三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正是这一风格的完美体现。初听时,乐章如同轻柔的薄纱,静谧而美丽,仿佛在安抚着每一颗躁动的心灵。但随着深入的聆听,一种潜藏的忧伤悄然浮现,像雾霭般弥漫开来,让人不禁沉思。
芬兰指挥家萨拉斯特和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将在中山音乐堂连续四天演出勃拉姆斯的八部作品 10月15日至18日,一场浩大的勃拉姆斯音乐马拉松之 ...
勃拉姆斯在在以贝多芬为标杆,不仅交响乐如此,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和贝多芬一样的D大调,结构和主题多少也有贝多芬的影子。同时代的柴可夫斯基 ...
勃拉姆斯的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的初稿完成于1855年,但全曲真正完成则是1861年。 期间,勃拉姆斯几易其稿,并虚心接受了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和 ...
勃拉姆斯被视为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代表人物。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完成于1885年,是作曲家创作的最后一首交响曲,并且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指挥首演 ...
不知道勃拉姆斯眼中的匈牙利是怎样的景象,兴许他是从孤傲的嘉雷门尼小提琴弦的震颤中感知到那个流亡中的国度。1849年的汉堡,十五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