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尽管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如果不是因为他那举世皆知的《小夜曲》,或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又或是他与克拉拉· ...
在分享会上,常桦对孙榆桐的演绎给予了赞誉,称其表现准确而流畅;而李航认为孙榆桐的诠释自然,令听众体会到超越语言的深切感动。孙榆桐在现场的演奏更让观众陶醉在音符的海洋中,沉浸在那感动人心的旋律中。
勃拉姆斯终生热爱匈牙利民间音乐,1852年至1869年间,他把创作的一部钢琴四手联弹曲集分成四卷出版,总共二十一首,这就是著名的《匈牙利舞曲》。
图为勃拉姆斯钢琴曲专辑封面。 资料图片1876年初冬,莱茵河畔风景如画,卡尔斯鲁厄的人们却无暇欣赏这旖旎风光,人们都在静听一曲伟大的 ...
勃拉姆斯在在以贝多芬为标杆,不仅交响乐如此,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和贝多芬一样的D大调,结构和主题多少也有贝多芬的影子。同时代的柴可夫斯基 ...
萨拉斯特说:“勃拉姆斯的音乐总是在乐观与悲观、快乐与忧愁之间游走,他也会在不同的信仰之间游走。” 10月15日至18日,一场浩大的勃拉姆斯 ...
勃拉姆斯的音乐中是有风雪的,有时细雨霏霏,有时小雪飘飘,在暗夜中抚慰踽踽独行的灵魂。这些风雪是他内心理智与激情的外化,是他人生道路痛苦与甜蜜的累积,更是他独特生命的真实写照。在彼时彼地,勃拉姆斯无疑是一位孤独的“风雪夜归人”。他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独自固守古典主义 ...
勃拉姆斯,作为十九世纪德国浪漫派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严谨的形式与浪漫的色彩。而《F大调第三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正是这一风格的完美体现。初听时,乐章如同轻柔的薄纱,静谧而美丽,仿佛在安抚着每一颗躁动的心灵。但随着深入的聆听,一种潜藏的忧伤悄然浮现,像雾霭般弥漫开来,让人不禁沉思。
众所周知,勃拉姆斯是他那个时代最保守的“复古派”之一, 然而作于1887年的这部《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却引领着潮流,两件乐器 ...
对于勃拉姆斯来说,这一天就是1853年9月30日。 就在这一天,英俊潇洒的金发青年勃拉姆斯叩开了大音乐家罗伯特·舒曼家的大门。
芬兰指挥家萨拉斯特和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将在中山音乐堂连续四天演出勃拉姆斯的八部作品 10月15日至18日,一场浩大的勃拉姆斯音乐马拉松之 ...